今天是:
僑史資料 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文化交流 > 僑史資料 > 正文

美國加州大學王作躍、劉海銘教授應邀主講中國僑聯(lián)華僑華人研究系列講座

發(fā)布時間:2015-08-05 09:47:00 來源: 點擊次數(shù):

  2015年7月3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僑聯(lián)華僑華人研究系列講座”在中國僑聯(lián)機關七層會議室舉行。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普莫娜分校歷史系王作躍教授主講《華人華僑科學家:留美科學家歷史研究》,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普莫娜分校亞裔研究劉海銘教授主講《美國華人飲食歷史與文化》。本次講座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秘書長、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秀明主持。

1.jpg

  王作躍教授在《華人華僑科學家:留美科學家歷史研究》中認為,1949年在美國有5000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20世紀50年代有1200余人回國,其余的留在了美國。1972年尼克松中國之行后,中美兩國的華人華僑科學家重新恢復了聯(lián)系和交流。

1.jpg

  王作躍結合自身的求學和工作經(jīng)歷,回顧了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留學歷程。他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留學回國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是1949年后中國實現(xiàn)技術現(xiàn)代化的重要基礎之一,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華人科學家在中美關系正?;?、科技交流、接受留學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978年后中國留美科學家注入新活力,1985—2005年間有4萬留學生在美國獲得科學、工程博士學位,在促進華人跨國科學共同體的形成、兩岸交流和統(tǒng)一等方面做出不少貢獻。

1.jpg

  王作躍還提出了科學家華商的概念。他認為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開啟以后最大的一個需求是以貿易形式引進以美國為代表的高科技,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一些著名科學家在這方面公開呼吁之外,還有一些美國華人科技專家直接創(chuàng)建高科技貿易公司,以合法、公開的方式推動中美高科技貿易,從而成為獨特的科學家華商群體,這些人在推動美國合理開放對中國高科技方面美國華人科學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美國科學家華商仍然是兩國科技交流合作應對重大全球挑戰(zhàn)的重要力量。

1.jpg

  劉海銘教授在《美國華人飲食歷史與文化》中以廣東餐館折射出的粵菜文化為例,談到中華文化在華人中餐館發(fā)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認為誰擁有和控制文化,誰就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餐館的多元風味反映了華人多元的文化背景。主流媒體對華人定性常常忽視其多元背景。其實,華裔族群比美國任何其他族群都具有多元性。中餐館反映了中國移民是一個多樣性的群體,華人移民不同的地理背景及他們對母國文化的情結,使中餐業(yè)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世界。劉海銘認為,中餐館在美國社會中已經(jīng)有相當長的歷史,已成為美國最流行的族裔食品之一。中餐在美國既有其族裔性,也有其跨國性。從中餐業(yè)的發(fā)展中,可以看到新移民如何成為美國社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沒有被徹底同化,而是依舊保留著他們的飲食習慣并將之發(fā)揚光大,使中式菜肴逐漸成為不斷變遷的美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p>

  王作躍、劉海銘兩位教授的精彩講演引發(fā)了現(xiàn)場聽眾的強烈反響,大家就留美與回國科學家的貢獻比較、留美科學家的心路歷程、科學家華商的影響作用、中餐館在美國面臨的問題及未來發(fā)展前景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p>

  來自北京大學、北京華文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中國僑聯(lián)機關各部門及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的工作人員30余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上一篇:僑研所與暨南大學聯(lián)合舉辦“華僑華人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國際學術研討會

下一篇:清華大學龍登高教授應邀主講中國僑聯(lián)華僑華人研究系列講座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成吉思汗東街22號 聯(lián)系電話:0471-4813674
Copyright ? 2025 內蒙古自治區(qū)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 版權所有
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091號   蒙ICP備2021000828號 技術支持: 一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