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活動 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文化交流 > 文化活動 > 正文

悉尼華人夫婦創(chuàng)辦“中國風樂團”推廣中國民樂

發(fā)布時間:2016-03-01 15:18:02 來源:重慶日報 點擊次數(shù):

趙奕、趙超英夫婦在展示當年餐館的菜單

趙奕、趙超英夫婦在展示當年餐館的菜單

  趙奕,57歲,出生于重慶江北,父親曾在重慶望江廠工作,后跟父親到北京生活,上世紀90年代初到澳洲。妻子趙超英是北京人。趙奕夫妻在悉尼唐人街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川菜餐廳。2005年趙奕被查出患尿毒癥,但夫妻倆仍積極追求夢想,集聚悉尼愛好音樂的華人組建了中國風“民樂坊”,在悉尼打出了名氣。

  感言

  趙奕:遇到困難,害怕恐懼沒用,怨天尤人也沒有用,關鍵是要去奮斗。

  2015年12月,悉尼市郊一間擺滿貨物的倉庫里,幾臺揚琴一字排開。

  “太陽出來(啰兒),喜洋洋(歐郎羅)……”在樂隊指揮的帶領下,趙超英和幾個民樂愛好者一起敲擊揚琴,在二胡和笛子的伴奏下,熟悉的石柱土家啰兒調《太陽出來喜洋洋》在大院里悠然響起。趙奕作為樂團的負責人之一,跑前跑后地忙碌著后勤工作。

  不久前,他們作為悉尼知名的民樂團體,受邀參加了悉尼中國總領事館的華僑聯(lián)歡會。

  艱難創(chuàng)業(yè)在悉尼

  澳大利亞悉尼市西區(qū)的一座平房,門前是整齊的草坪,后院長著幾棵參天大樹。

  “從我們搬進來就有這幾棵樹,不知道長了多少年?!壁w奕一邊做飯,一邊跟記者聊天。掐指一算,趙奕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澳洲,至今已經(jīng)20多年了。

  “年輕時的夢想很簡單也很平凡,這輩子不追求大富大貴,但總想到海外看看。”趙奕說。上世紀90年代初自己已經(jīng)30多歲,在國內有了穩(wěn)定工作,趙奕還是決定到澳大利亞留學。不久后,妻子趙超英也辭去國內的工作,到澳大利亞陪讀。

  趙超英至今還記得,出國之初,對他們最有用的一件東西是牛奶筐?!斑@種塑料做的牛奶筐方正、結實,兩個筐拼起來就是個餐桌,六個筐可做一個柜子,十二個筐拼起來能當床?!被貞浧鸪鰢慕?jīng)歷,趙超英笑著說。

  趙奕讀書,趙超英就去打工,從一家食品廠的臨時工開始,一直做到了公司的管理層。

  1994年,趙奕夫婦白手起家,在悉尼唐人街開了第一家川菜餐廳——“北方酒家”,名字雖叫北方,但菜品卻以川菜為主。

  趙奕回憶,當時唐人街的中餐館幾乎是粵菜一統(tǒng)天下,北方酒家招牌菜是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回鍋肉、粉蒸肉,很受歡迎。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跳水隊的川妹子找到了這家中餐館,美美地吃了一頓香辣爽口的家鄉(xiāng)菜,曾獲得奧運金牌的川籍運動員高敏及國家隊教練跟趙奕夫妻還在餐館前合影留念。

  隨后趙奕夫婦還曾開過重慶面館,也獲得了當?shù)厝说臍g迎。

  面對疾病很樂觀

  正當餐館生意紅火時,2005年,趙奕被查出患了尿毒癥。2010年,趙奕的尿毒癥開始惡化,趙超英從食品公司辭職,回家專門照顧趙奕,飯店也低價轉讓給了別人。

  趙奕生病久了,趙超英自學了護理,幫丈夫打針、換藥、做透析。在趙奕透析儀旁有一個小本子,趙超英在上面記錄著趙奕每一次透析前后的各項身體指標,精心控制病情。

  “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是把這個壞腎換了,等身體恢復好了回重慶看看。聽朋友們說了很多故鄉(xiāng)的變化,電視里也看了不少,但還是想親眼看看。”趙奕說。

  “我每次在悉尼環(huán)形碼頭上散步,就會時常想起重慶主城兩江交匯的畫面、聽到輪船的汽笛聲,想回故鄉(xiāng)的感覺變得更強烈。”趙奕說。

  由于閑暇時間較多,趙奕夫婦熱心幫助新到澳洲的華人,是悉尼華人圈里知名的“熱心腸”,新來的華人家庭都喜歡跟他倆結交,大家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摆w哥、趙姐”。

  下力氣推廣國樂

  “大家給我們的幫助那么多,我們也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壁w奕說,2011年兩人跟身邊的朋友一起組建了一支民樂團。

  “第一代華人故土難忘,鄉(xiāng)音難改。但第二代、第三代中的很多人英文說得比中文還溜。”趙奕說,搞民樂團的初衷不僅是為了“老來樂”,也是為了讓華人后代更認同自己的文化。

  這支成立不過5年的樂團,已經(jīng)登上了當?shù)仉娨暸_元宵晚會的舞臺,還被悉尼中國總領事館邀請參加華僑聯(lián)歡會,并走進悉尼音樂學校進行音樂文化交流。

  目前,澳大利亞各個城市的華人,都將孩子送到民樂團來學習,最遠的要開車四、五個小時。

  “就是不能讓孩子忘了自己的根?!迸啪毈F(xiàn)場一名中學女孩的母親說。

  “真希望有一天能到重慶演出,雖然我們的水平有限,但這是我們的心愿?!壁w奕說。

  采訪當天,趙奕夫婦特意為我們做了泡椒牛肉和水煮耗兒魚,他們說這是重慶難忘的記憶,要讓我們品嘗一下看他們的手藝是不是還正宗。(楊冰)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

上一篇:內蒙古僑聯(lián)委員吳日哲個人畫展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下一篇:代表委員談中外人文交流:“軟實力”其實也不軟

地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qū)成吉思汗東街22號 聯(lián)系電話:0471-4813674
Copyright ? 2025 內蒙古自治區(qū)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 版權所有
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091號   蒙ICP備2021000828號 技術支持: 一街科技